紡織染整行業(yè)知識及行業(yè)生產特點__用友大學專業(yè)課程
暫無圖片。
1、 行業(yè)生產特點
1.1、 紡織染整生產特點
紡織企業(yè)的生產管理 企業(yè)生產管理指的是對企業(yè)生產活動的計劃、 組織和控制。紡織企業(yè)的生產管理包括生產準備過程、基本生產過程和輔助生產過程的管理。
l 生產準備過程管理 —V2.0新增內容
基本環(huán)節(jié)是:對生產進度和產品數量、品種的計劃;產品設計和工藝 設計;原材料、設備、勞動力、資金的安排和調度。棉紡廠和毛紡廠尤其要注意 棉花、羊毛的調度和搭配。染整工廠則要特別注意產品花形設計和染化料準備。
l 基本生產過程管理—V2.0新增內容
基本要求是:
①保持生產過程的連續(xù)性,避免停機損失。這個要求對 于染整企業(yè)和繅絲企業(yè)尤為主要。
②保持生產過程的協調。關鍵是解決好前后工 序設備配置和工程能力的協調問題。紡織企業(yè)的前紡生產能力應略大于后紡。針 織印染等生產最終產品的企業(yè),則宜把后道工序的設備(如印花機等)稍留有余裕 。這樣,在原料、產品、設備、技術、質量要求發(fā)生變化時,仍能保持生產過程的 比例協調關系。
③保持生產的均衡性,主要是編制好日歷進度作業(yè)計劃,加強生產 調度,做好半制品管理。在棉紡廠,從棉卷、生條、熟條到粗紗供應,都要求均衡 。
此外,車間、輪班、生產小組的正常生產秩序,工藝設計的“上車”和“先鋒 試驗”,機器設備的預防性檢修和日常保養(yǎng),運轉操作工人操作規(guī)程和安全生產, 勞動保護條例的貫徹執(zhí)行,車間通風和溫濕度管理,半制品、成品的檢驗和次品責 任分析,原始記錄和核算工作等,也都屬于基本過程管理的內容。
l 輔助生產過程管理 —V2.0新增內容
主要包括:紡紗設備的皮輥、皮圈的制做和維護保養(yǎng);織造設備的梭 子、皮結、綜框、綜絲的整修;提花織物紋版的制備;印染設備印花滾筒、印花圓 網的制備和管理;針織設備的織針整修等。
一)經營型態(tài)
1、紡織產業(yè)的范圍非常廣范,包括:抽絲、紡紗、織布(針織布/平織布/植毛布/不織 布/提花布)、染整、印花……等產業(yè);
2、大部份的紡織產業(yè)都是以進料加工的經營方式為主,針對染整/印花或少數紡織產業(yè)則是以來料加工為其經營方式
3、紡織產業(yè)之細分產業(yè)的經營特性并不相同(例:抽絲、紡紗/織布/染整計量計價單位不同)。
二)產品研發(fā)設計/工藝制程
1)抽絲、紡紗:產品特性比較單純,算是管理技術比較單純,生產技術比較高科技自動化的一種產業(yè);
2)織布/染整:主要復雜的問題是在管理技術,而不是在生產技術。而織布產業(yè)的管理技術最關鍵的管理技術則是在于產品和半成品的編碼及BOM結構架設方面。例如:胚布該如何編碼,成品布又該如何編碼,多長的編碼才算合理而又有效率,在哪個環(huán)節(jié)設立BOM半成品階層比較合理,這都是非常關鍵的問題。
3)行業(yè)的傳統(tǒng)性使企業(yè)管理完全是靠經驗進行,例如工藝配方參數多數靠老師傅進行,信息傳遞完全是紙張與口頭描述,而生產訂單變性比較大,導致產生的信息是不準確的、不及時的、不完整的、不連續(xù)的;最終導致不準確的分析與判斷,造成的損失可想而知。—V2.0新增內容
4)樣品管理:樣品管理是毛(絨)紡織行業(yè)的特色,也是目前商品化ERP軟件難以適應毛(絨)紡織行業(yè)的難點之一。根據樣品對象的不同,可進一步把樣品分為:面料(羊絨/羊毛)樣品、成衣樣品等。樣品生產在毛(絨)紡織行業(yè)具有重要地位,其生產過程涉及產品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,且經常出現需多次打樣的情形。從而,對打樣過程、樣品庫、樣品成本等的管理成為毛(絨)紡織行業(yè)ERP的重要管理內容。—V2.0新增內容
三)營業(yè)循環(huán)管理體系
1、產品特性內容多,例如:布種、紗種、織法、比重、幅寬、顏色、上漿、起毛(刷毛)、拋光、潑水、手感、顆粒、落筒、印花花版、配色、柔軟度……等產品特性。
2、紡織產業(yè)有一種交易模式“先定胚后定色”,這就是紡織產業(yè)最復雜的控管模式,但卻也是許多產業(yè)必須面對的管理技術挑戰(zhàn)。
3、紡織產業(yè)是一種流行產業(yè),布種的變化非常快速,所以客戶訂單變更的頻率也非常高。
4、銷售管理。毛條生產企業(yè)和紡紗企業(yè)的需求來自銷售預測和銷售訂單,梭織和針織企業(yè)的需求主要來自銷售訂單。因此,需求管理必須要能夠同時處理銷售預測和銷售訂單的情形。另外,對企業(yè)集團而言,銷售網絡是多級的、分布式的。通常存在多個銷售區(qū)域(如東北、西北等),在每個銷售區(qū)域又存在若干配貨中心,各配貨中心又下設若干地區(qū)銷售公司及周轉庫房。另外,在各周轉庫房之間存在相互調撥的需求。從而,銷售網絡管理呈現出很大的復雜性,這客觀上要求企業(yè)信息系統(tǒng)必須具備復雜分銷渠道的優(yōu)化及管理功能。另一方面,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,客戶需求的多樣化和易變性,毛(絨)企業(yè)越來越多地以客戶為中心來組織企業(yè)生產,對各類企業(yè)客戶尤其是大客戶資源的挖掘及客戶保持變得日益重要,這要求企業(yè)的銷售分系統(tǒng)在功能支持上需要進一步向客戶端延伸,與CRM進行有機整合或提供對CRM的接口支持。—V2.0新增內容
四)采購/物料控制體系
1、依據請購/采購產生的時機規(guī)劃,可以區(qū)分為:安全存量請購、計劃性請購、MRP請購、隨機性請購等。
2、國外采購件,周期長,約需要45天、60天,或以上者.這類料品必須在客戶訂單未接到之前即先進行采購作業(yè),采購量的合理控制非常重要。
3、原料在毛、麻、絲紡織企業(yè)的成本中所占比重較高,少則50%以上 ,高的在80%以上。這一特點決定了原料采購、儲運、配用和工藝設計在紡織企業(yè)中的主要地位。—V2.0新增內容
4、原料采購。毛(絨)紡織行業(yè)中的原料大致分為三類:纖維原料、染化料、材輔料。其中,纖維原料可進一步分為天然纖維原料(羊毛/羊絨)和各類纖維原料制品。原料管理的重點是天然纖維原料。天然纖維原料來自于一產業(yè),具有成分復雜、質量指標眾多且難以精確量化、供應源分散、原料供應有明顯的季節(jié)性、原料價格受國內外市場狀況影響大、原料成本在產品成本中占很大比重等特點。其次,原料采購決策具有很大的復雜性,采購流程具有非標準性。采購決策主要依賴決策者的經驗判斷,既要考慮國內外物料供應市場特點,又要考慮上下游企業(yè)生產安排的實際情況,同時還需兼顧服裝市場行情趨勢以及企業(yè)的資金流狀況等。為保證原料供應的充足、原料質量的穩(wěn)定及采購時機的把握,客觀上要求建立廣泛的市場情報快速反饋渠道,采購管理的范圍向企業(yè)供應鏈的前端進一步延伸,運用供應商關系管理(SRM)的理論與方法,加強對供應商、商販直至牧民的指導與有效管理。—V2.0新增內容
五)倉儲規(guī)劃/庫存管理體系
1、原材料通過與各種染化料發(fā)生多種生化與物理變化,再加上纖維、染化料隨著存放時間、地點、濕度、溫度是變化的,這樣會容易影響產品交期、產品的回修、產品的質量等。
2、對于各種庫存之入庫/出庫單據異動,必須注明每一批存貨之批號、才能做到和廠商/客戶正確對帳,并達到質量管制可回溯性管理之目標。
3、對于布疋類的生產領料或外包工令領料,要能夠處理配布的作業(yè),經常需處理從倉庫剪布的問題,注意匹數與碼長變化。
4、倉庫貨位及產品等級管理。
5、對于染整企業(yè),現場染助劑一般都采用自動化稱量系統(tǒng)作業(yè)對染助劑收發(fā)進行嚴格管控,如何與ERP系統(tǒng)同步作業(yè)將對現場倉數據及時反饋提供平臺。
6、倉庫規(guī)化:
·中小規(guī)模的貿易公司及自己沒有工廠的紡織企業(yè):此類規(guī)模的企業(yè)大多沒有
自己的實體原料倉庫,所有采購的原材料均直接運往加工單位代為存放。加
工后剩余的余料也一般存放在加工單位,有專門的跟單員進行存貨的管理,
成品布加工好后一般直接運往客戶處,倉庫中存貨不多大多為客戶退貨或滯
銷品(管理難點在于實施控制加工單位的投料,損耗,及剩余的物料,以及
物料在不同訂單不同加工單位之間的調撥)
·較大規(guī)模的紡織生產企業(yè):此類規(guī)模的企業(yè)大多有自己的原料倉庫,常規(guī)品
種的紗線及坯布會有最低安全庫存限制。不同類別的企業(yè)對于倉庫的管理需
求不同,例如,染廠對染化料庫存的管理要求較高,織廠對常規(guī)品種的紗線
庫存管理較高。
六)生產和制程管制(生產循環(huán))
1、不同類型的紡織產業(yè),其工藝路線(制造程序)也不相同,例如平織布產業(yè):從整經、漿紗、盤頭、織布、驗布、上漿、定型、染整,刷毛,潑水,亮光……等;針織機則直接用原紗掛上機臺織造,落布檢驗、上漿、定型、刷毛、亮光、驗布、染整、或印花、成品檢驗、完工入庫,就完成生產過程。
2、由于紡織產業(yè)的訂單模式是以少量多樣,生命周期短,流行主導生產的產業(yè),同時在工廠內進行生產的訂單種類繁多,必須在生產管制和制程管制上加強控管。
3、對于MRP物料控制的管理技術,因為紡織產業(yè)有“先定胚后定色” 交易模式,所以生管人員對于胚布訂單和色布(成品布)訂單之間轉換沖抵的數量必須嚴謹的控管,免得產量控制錯誤,少產無法達成交貨目標,多產卻造成損失.
4、產品單匹標簽及條碼化管理。
5、生產過程的多變性紡織生產多流程性、多任務序性、配方多變性、回修、質量原因不確定性,計劃與調度的不確定性、這就需要高度敏捷調度系統(tǒng),而生產工藝流程卡貫穿整個生產過程這個特點決定企業(yè)需要高度重視工序與工序之間銜接性,利用一些先進的技術更好的解決訂單的生產進度。
6、生產模式。毛(絨)紡織行業(yè)的生產模式是多生產方式共存的混合模式。編織、成衣環(huán)節(jié)具有多機臺、多工序、勞動密集等特點,成衣產品結構相對簡單,對成衣組件的配套生產要求較高,是典型的離散裝配生產方式;而紡紗和面料生產環(huán)節(jié),同一產品族加工路線基本相同,不同產品族生產加工路線相近,并且生產線具有相對固定的生產能力,可認為是準連續(xù)生產;分梳生產是典型的連續(xù)生產,不同的產品生產加工周期基本相同。這種多生產模式特點導致了計劃制定、生產控制、成本核算的多樣性和復雜性。—V2.0新增內容
7、生產計劃與執(zhí)行。對大部分毛(絨)紡織生產企業(yè)來講,樣品生產和大生產通常是在相同車間完成,只是打樣生產具有更高的優(yōu)先級,另外,由于要進行批頭的生產,更使得生產中的返工、插單現象較多,容易造成實際生產進度與生產的計劃進度經常脫節(jié)。這就要求企業(yè)信息系統(tǒng)必須能夠有效地處理突發(fā)性事件對原生產計劃的影響,以增強計劃執(zhí)行中的柔性。計劃執(zhí)行過程中,需要對各種指標(如物料來源、紗批、支數等)進行跟蹤,對每一生產環(huán)節(jié),又可能伴隨著很多新的指標出現(如色號、捻度、針型等),因此,批次管理及質量管理貫穿于從原料到成衣的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—V2.0新增內容
七)委外加工循環(huán)體系
1、紡織產業(yè)的委外加工非常靈活,整經、漿紗、盤頭、織布、染色、印花、定型…… 等工序都可以委外加工。
2、當委外加工工令發(fā)生客戶訂單變更/營業(yè)計劃變更/產品設計變更之狀況時,必須提供委外加工工令之變更處理功能,以實時應變各種異常狀況之發(fā)生。
3、廠外庫存管理:委外加工品之盤點作業(yè),都直接以委外庫存數為盤點的依據。
八)質量管制體系
1、紡織產業(yè)在質量管制上的最重要項目在于:紗種、顏色、碼重、幅寬、污點、斷紗……等重要項目。
2、從原材料之備料,至產品生產制造,到產品出貨之品質管制方面,需要做到全面品管和統(tǒng)計品管(S.P.C),包括IQC、IPQC、PQC、FQC等品質檢驗作業(yè),并且,所有品質管制資料,都會透過統(tǒng)計品管(S.P.C)加以分析,迅速找出品質異常之主要原因,并提出解決對策。
九)薪資核算體系
紡織染整企業(yè)車間員工一般都采取“個體計件工資”為主,“集體計件工資”為輔,個體計件依據各企業(yè)有所不同:
1) 各工序完全依產量進行計算;
2) 各工序完全依工時進行計算;
3) 染色工序也有的按“缸”定價,不按產量。
4) 依不同工序采用產量及工時混合模式計算;
以上計價方式沒有最好,各自在不同費用分攤方面都有優(yōu)缺點。
² 滌棉府綢織物的工藝產品設計案例:
1.原料
1.1:140CM40*40 133*72T/C染色府綢
1.2:特點:布面潔凈平整,質地細致,粒紋飽滿,光澤瑩潤柔和,手感柔軟滑爽。
1. 3:適用范圍:襯衣,夏令衣衫和日常衣褲
2. 工藝流程
2.1原布準備→燒毛→退漿→煮練→漂白→絲光→染色→印花→后整理→產品檢驗與包裝
3. 工藝內容
3.1原布準備
3.1.1門幅140CM 紗支支數40*40經緯密度133*72
3.2燒毛
3.21目的:去除布面上長短不一的絨毛層
3.22工藝流程:進布→刷毛→燒毛→滅火→落布
3.3退漿
3.3.1原理:在熱堿中發(fā)生膨脹,從凝膠狀態(tài)轉變?yōu)槿苊洜顟B(tài),與纖維粘著變松再經機械作用使PVA等漿料從織物上脫落下來
3.3.2工藝流程
滅火→平幅浸軋→水洗
3.4煮練
3.4.1原理:纖維上的雜質在堿作用下轉化為水溶性的物質或被皂化,皂化產物又可以轉化高級醇,最終使雜質脫落。
3.4.2工藝流程
軋堿→打卷→進鍋→煮練→水洗
3.5 漂白
3.5.1目的:提高白度,滿足漂白織物和淺色織物的加工要求
3.5.2 工藝流程
浸軋漂液→汽蒸→脫氯→水洗
3.6絲光
3.6.1目的:提高滌棉中棉纖維對染料的吸附能力和化學反應能力
3.6.2原理:棉纖維在濃堿作用下發(fā)生不可逆的溶脹,無定型區(qū)增加吸附性能提高,尺寸穩(wěn)定性提高
3.6.4工藝流程
軋堿 →松式堆置膨化→軋堿→擴幅→淋洗→去堿平洗
3.7熱定型
3.7.1目的:使織物尺寸形態(tài)達到穩(wěn)定
3.7.2原理:利用合成纖維熱塑性使纖維大分子鏈重排,消初內應力使纖維中結晶區(qū)的大小和完整性得到提高。
工藝流程:進布→固定→定型→冷卻→落布
3.8染色印花
3.8.1染色一浴法原理:用兩種染料不傷害纖維的情況下同時著色。
3.8.2工藝選擇:高溫高壓卷染機染色
3.8.3工藝流程:分散/活性一浴法:浸軋染液→預烘→烘干→熱溶→汽蒸→水洗→皂洗→水洗→烘干
3.8.4印花流程:白布→印花→常壓高溫汽蒸→水洗→烘干
3.8.5染色牢度的測定:耐洗,耐磨檫牢度的測定
3.9整理
3.9.1耐久壓燙整理
3.9.2防油污整理
4.0成品檢驗與包裝
4.10最終測定產品內外質量評級,并包裝。
企業(yè)管理咨詢及技術熱線:131 8899 0267